首页 北京 国内国际 报料 娱乐 图片 房产 汽车 数码 消费 理财 旅游 鉴藏 美食 亲子 健康 体育 鉴藏 曝光台 回音壁 微博
首页 > 生活 > 时尚女性 >
热词:

抢看惠特尼双年展 小方框的潮流与忧郁

  「你去哪里找灵感?」我常常提问设计师和朋友们。
  「旅行是灵感的来源,但不能去旅行,就去博物馆。」很多人这么说。
 
  打开西洋艺术史,从达文西赞颂宗教神祇的壁画、到十八世纪宫廷肖像与繁复华丽、二十世纪跳脱工笔技法所谓的抽象到现代时有时无饱满可爱的装置艺术,博物馆的展览为我们展现了什么?
  「博物馆,是每段当下思维的陈列 。」我是这样相信的。
 
  这次惠特尼博物馆邀请Sunny去抢先看双年展,冒着低温,出发前我先草设好目标,想找出今年艺术家对当下2017的定义,还想挖出他们预测出的几个潮流。
 
  双年展在惠特尼的下西区的新博物馆五、六楼展出,领好了配上USB资料的证件,上了五楼,第一眼见到的作品是和科技有关的装置艺术,有几件吸引着我个人眼光:
 
  镜中镜,真与假的无限复制
 
  迷你又颠倒的世界,配上上下镜子,让颠倒反正,艺术家 Samara Golden用的影像重叠,以镜中镜的无限与惠特尼博物馆的本身前卫的建筑与西河景色融合在一起,待外界环境和光影的变化,展示出一种美丽又让人有种小恐慌的作品。
 
  接下来Jon Kessler 作品《Evolution》,感觉是具有美感又机械感的装置艺术,它展现的就像我们现在的日常生活,追求下一个美丽框框的呈现,而又活在美丽框框的伴随里。
 
  看到Jon Kessler 下面这件作品的时候,我的眼睛先盯在一个美丽影像的小玻璃框里,接下来我看的是大的LED萤幕,然后再发现,原来这些东西,拍的其实就是眼前的磁娃娃们。我在想,当大家看到这样的作品时,着眼点会不会一样,是先看大LED板、手机萤幕还是娃娃!?
 
  De Nieves的作品《 Raul》,以欧洲彩绘玻璃的色彩和技法,融合现代艺术的线条,巨大却让人愉悦,是存粹让人欣赏喜欢的作品。
  踏上了六楼,展览的风格起了很大的变化,先是一片暗黑的作品:
 
  Kaya的作品- 像是挣脱不开的现实泥沼
 
  Joedan Wolfson实境与未知的虚拟VR, 作品的名称便是「真实的暴力」。看完这个虚拟的影片,我的结论是在完全不知内容情况下带上VR镜,是一种无知。影片倒数20秒后先是蓝天白云与一段念诵的经文,然后一个青年那着棒球棍朝着另一个跪在地上的青年狠狠的重击,然后用脚用力的在头颅踩到血肉模糊,短短发生30秒间,因为是实境真人的影像,那虚拟出真实的暴力,给我一种毛骨悚然的难受感,让我在拿下实境眼镜后,明显的感觉自己头皮发麻、脸色发白。我只得赶快找个地方坐下来。
 
  坐下来时Sunny想起某年在学校阅读一段文学诗选时,教授曾经解述越战纪念碑的建筑概念,她说:「当你从在地底下的纪念碑馆,慢慢地走上来时,每踏上一步迎向阳光,就像是从沈闷的痛苦里走出来,发现你的生命还存在着。」

  许多时候,大学教授说过的这段话,会在某个时刻出现(比如说现在这个时刻), 当我看见了这样所谓暴力丑陋的作品,它的冲击,让人只想赶快脱离了那套虚拟RV眼镜,赶快走到外面喘一口气,我这刻我珍惜有着真实阳光的寒冬,所给一口清新的氧气。
 
  然后我赶紧又回到五楼去找一些让人能愉悦些的色彩(这不也是艺术的功用吗?!)

  走出博物馆,我想,看完展览的感受应该与布展和我所看的顺序有关。

  先是觉得惠特尼博物馆以拥抱科技与装置型的艺术作品,看着我们在充满科技的日常里,找出运用科技来展现的思维- 我们是快乐的、是无奈的、我们是陷在框框里寻找一点热闹或发泄,然后,我在看到的是黑暗的、是沮丧的,还有科技(尤其是虚拟实境)将带来的类似真实的暴力和对某些人拥抱暴力的发泄和混淆…。
 
  这次的惠特尼双年展,Sunny可以明显的感觉这个世代的艺术家正脱离情绪的抒发和抽象思绪,开始反映和忧愁科技与我们生活里结合的现象,不论我们是否美丽又忧郁的活在反覆被包装的LED框框里,或者是有可能活在虚拟实境里享受其他人无法窥探的娱乐或暴力里,这是2017的潮流,也是属于我们躲在某个框框里忧郁的独特世代。
编辑:小鱼 来源:北京都市网